平面媒体

26
09月
2017

【深圳商报】中集制造助推“中国制造2025”

发布者:中集集团

 车辆工厂.png

中集在美国的车辆工厂

 

922日,中集投产35周年。这家1980年创立于深圳本土并成长起来的跨国企业,从单一的集装箱业务扩大到集装箱、车辆、能化、海工、金融、空港设备、现代物流和产城八大业务板块,并在集装箱、登机桥、专用运输车辆半挂车等三大道路运输物流装备设备领域成为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集车辆业务延续多年的稳定增长成为中集利润的第一大户,确保中集连续23年的盈利纪录。今年上半年,中集车辆业务板块同比增长38.6%,实现营收97.2亿元,利润增幅近57%,是中集八大业务板块中第二个半年接近百亿营收的单元,成为中集集团营收和业绩的主要支柱之一。

 

半挂车蝉联全球第一

中集制造扬名海外

 

与大家熟知的奔驰、宝马厂商主要提供乘用轿车的生产企业不同,中集主要提供专用道路交通运输车辆,产品包括了集装箱运输平板车、骨架车、平板车、栏板车、侧帘车、仓栅车、自卸车、环卫车、厢式车、冷藏车,还有液罐车、搅拌车、粉罐车等十大系列、共1000多个细分品种。目前,中集车辆产品年销量超过12万台,其中在美国就成立3家子公司、6家工厂,产销量在北美半挂车行业跻身前五名,加上中集在欧洲、澳洲、中东、亚洲等地的业绩,总销量占据全球10%以上的市场份额,连续四年蝉联该行业的全球第一。

 

中集2002年开始迈入车辆领域,第一批订单就来自于国内,目前国内仍是中集车辆最大的市场。2008年是中集国内市场的爆发期,随着国家大量基建项目投资,中集的车辆业务一下发展到了顶点,2010年中集卖出15万台车,2011年销售额更达到176亿的历史高点。不过,仅凭国内的市场一家独大,既无法成就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亦难抵御区域经济市场波动风险,尤其是半挂车全球最大的美国市场上扬名立万。深谙国际市场运营的中集,2003年开始通过在美国设立的CIMC USA,成功收购了美国第八大挂车企业并重组成中集在美国的第一家挂车企业Vanguard,开启了在美国的北美半挂车业务。“14年间,中集在北美市场获得成功,目前中集在美国已设立3家子公司、6家工厂,产销量在北美半挂车行业跻身前五名。”中集车辆集团董事总经理李贵平表示,如今行驶在美国的公路上,时常会看见印着CIMCVanguard LOGO的运输车飞驰而过,它们就是中集挂车产品在北美市场的最好代言。在欧洲市场,中集车辆同样当仁不让,产销量位居欧洲第三。据了解,2007年,中集车辆业务开始在欧洲布局,并先后收购了比利时的LAG公司,英国第一的百年半挂车企业Retlan集团,同时在荷兰、德国设立销售据点欧洲总部、波兰建立工厂,将中集CIMC的标志通过车辆在欧洲流动。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中集在澳洲、非洲、亚洲等新兴市场也得到广泛认可,中集的品牌地位直线上升,并共同创造了车辆业务的亮眼业绩。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车辆业务完成总销量8.15万台,同比上升39.9%,在进一步巩固全球半挂车行业领军地位的同时,利润增幅超过销量和营收增幅,半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约5.7亿元,同比上升约57%

 

“全球营运 本土智慧”

中集贡献企业营运智慧

 

从上半年的车辆总销量8.15万台数据来看,中集有望突破触及2010年创造的15万台历史高点的车辆销售纪录。“车辆板块业务成绩源自于中集‘全球营运、地方智慧’的理念。”在李贵平看来,“如果将中集车辆未来的营运模式比作一串项链,‘全球营运’就是主线,‘本土智慧’则是颗颗珠宝。没有‘全球营运’,‘本土智慧’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而失去‘本土智慧’、‘全球营运’也将毫无光彩。”

 

全球运营的价值在于中集作为一体化的企业可以发挥统一协作的优势,打通内部管理体系,在市场拓展、采购等业务谈判上,整合公司所有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地位。以中集车辆业务的核心零部件采购为例,2010年,中集车辆通过海外收购而设立的美国Vanguard公司,在与提供核心零部件的美国供应商CEO谈判时,让对方按既有的谈判套路提出最多在原价2500美元/副的基础上降价4%,即100美元。然而,当中集车辆负责人提出将中集车辆全球供应链的集中采购面向供应商后,对方爽快地答应让利14%,达成了2150美元的采购价。

 

本土智慧的价值对于所有收购的海外企业,中集主要通过董事会治理结构进行管理,不干预具体经营决策,管理团队以当地人员为主,发挥本地经营优势。数据显示,中集车辆全球共设有295个生产及研发基地,海外员工3000人,发挥当地员工的本土智慧不言而喻。

 

“这一理念也会是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自强发展的依靠。”李贵平表示,目前中集在美国的产品,也不是百分之百都在美国造,可能有一大半的零部件在中国造,然后运到美国去,把它组装成整车。“这个车在美国也是美国制造,但是的内涵是跨洋制造。”李贵平表示,中集依托中国制造为基础的全球供应链,通过全球营运不断优化生产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全球技术人员智慧的跨界跨境设计,把所有的设计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做混搭,“未来两三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车型,将基本上按照欧洲的元素、标准设计,提供更多车辆做出新的贡献。”

 

“灯塔工厂”到“麦哲伦”

中集助推中国制造2025

 

近年来,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化、中国制造2025相继提出,制造业的升级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还在企业,作为一个行业领先的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眼光和使命,那将是失职的。”李贵平说道。在具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团队引领下,中集2008年以来,就持续在探索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传统工厂向现代化制造转型。20167月,中集车辆位于东莞的灯塔工厂亮相,这标志着半挂车领域的现代化制造率先找到了突破口。

 

事实上,中集车辆的全球贡献已经展现,中集先进零部件制造中心“灯塔工厂”的产品从去年开始已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并得到了素有“技术崇拜”情结的美国、日本等国参观人士的高度夸赞。据了解,“灯塔工厂”大量采用了自动化设备、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生产的零部件无论在切割精度,还是油漆耐磨性和表面光滑性质感上,都超出业内同行、领先业界。李贵平表示,未来,中集车辆的生产将继续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进行变革与探索, 并以支撑中集车辆集团的全球营运。

 

在李贵平等人的这一认识下,中集2014年开始了“灯塔项目”探索。不过,“灯塔工厂”最初的设想是建立全球供应的零部件工厂,用模块化的方式生产整车零部件。随着项目的推进,这个投资数亿的项目在模块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物联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方面上,将中集车辆技术团队带入更高层面的思考,并孕育出整个“灯塔工厂”的规划架构,所有的生产流程在管理者的电脑中一目了然,生产过程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清晰地追根溯源,寻求解决方案,变成一个全透明的自动化、数字化教导车间。

 

对于这个“数字化教导车间”,中集车辆也给了一个更具探索意义的命名“麦哲伦”,这意味着在有了“灯塔”看清数字化的方向后,便有了开船向前乘风破浪的“麦哲伦”,去摘取更多的未知成果。

 

事实上,从“灯塔工厂” 到“麦哲伦”,正是中集不断依靠企业智慧助推着“中国制造2025”。在李贵平看来,“数字化教导车间”也是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有力探索。“灯塔项目投资数亿,探索成本很高,但投资较少的‘教导车间’更像一个实验室,可以进行各种实验的碰撞,承受各种试错的风险。最终如果成功,就能马上应用到中集全球多个生产线上。”李贵平表示,通过技术的探索,中集有望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在同样资源的情况下,中集有望让产值翻倍。未来几年,仍会坚持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用于研发,未来5年内,中集车辆计划投入10-15个亿,将现有生产线做数字化的内涵升级,推动中集制造转型升级,助推“中国制造2025”。


深圳商报.png